2023年7月26日硅烷科技(838402)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3年7月24日接受机构调研,中泰证券、兴证全球基金、博时基金、嘉实基金、华安基金、宏道投资、汐泰投资、淡水泉投资、北京禹田资本、沣京资本、敦和资产、汇添富基金、上海元泓投资、谢诺辰阳、长江养老、朱雀基金、长城基金、富国基金、永赢基金、泰信基金、鑫元基金、大成基金参与。
具体内容如下:
问:硅碳负极材料对硅烷的需求及未来增长趋势如何?
答:据公司了解,应用CVD(气相沉积法)每生产1吨硅碳负极母料(掺硅率约50%,下游企业按需求将硅碳负极母料与石墨等材料进一步复配为掺硅率5%-10%的硅碳负极材料),需要用到0.6吨以上的硅烷气,根据下游合作伙伴天目先导的规划,其一期产能1万吨,投资6亿元;二期产能5万吨,投资24亿元,其中,一期项目将于2023年底建成,并根据市场情况和客户需求逐步放量,根据业内各方的预测,随着硅碳负极材料的技术进步和产业链的成熟,硅碳负极行业对硅烷的需求量会逐年快速增长。
问:目前来看,硅基负极材料替代石墨的占比逐步升应该比较明确,但是硅碳和硅氧路线似乎还是有些分歧,公司作为上游的角色,目前下游的核心客户解决硅碳路线膨胀等进展如何?
答:据了解,石墨类负极材料是目前广泛应用的负极材料,但是理论容量仅为372mh/g,难以满足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对负极材料的需求,兼具高可逆容量和高倍率安全性的硅基负极材料被视为理想的下一代负极材料。虽然单质硅材料拥有较高的比容量(理论比容量为4,200mh/g),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循环稳定性弱(膨胀系数高)、导电性不佳、首次效率低等问题。因此,为解决硅基负极所面临的膨胀及失效等问题,需要对硅基负极进行复合改性,主要包括硅氧化和纳米化等。硅碳负极材料以纳米硅为原材料,表面包覆碳层,可以有效抑制电池容量衰减、降低电池内阻、缓冲硅体积膨胀产生的应力变化,维持电极结构的完整性。除纳米硅、碳材料混合/包覆的制备工艺之外,目前已发展出将硅烷气直接裂解到多孔碳材料中的生产技术,可以有效控制膨胀、提高循环性能。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披露的数据,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硅碳负极技术迎来突破,克容量达1800mh/g,循环性能超过1,000次以上。
问:生产硅烷的主要门槛在哪儿?公司在这一块的核心竞争力?
答:硅烷气的生产具有工艺技术、工程实践、生产经验、安全管理等门槛较高的特点,其次也存在下游客户认证周期长、资金投入大等较高壁垒。公司经过近十年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才实现了电子级硅烷气改良歧化法生产技术从实验室实验结果转化为工业化生产,在此期间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和成熟的工程实践经验,培养了一批成熟的产业人员。从产品质量上来看,公司生产的电子级硅烷气可以稳定在6N级以上,最高可达到7N级,超过我国硅烷气质量标准(6N),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可以满足目前下游市场对硅烷气质量的要求。公司产品已得到市场广泛认可,目前积累了TCL华星、隆基绿能、惠科电子、京东方、爱旭股份、中润光能等一批市场领先的重要客户。未来公司将通过扩产和优化客户结构等措施进一步扩宽公司“护城河”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巩固公司的行业地位。
问:目前高纯氢的销售模式?未来3-5年哪些领域有新增?
答:公司的高纯氢产品,销售半径约200公里,主要供给河南省区域使用,在运输距离合适的情况下,也可以供给距河南较近的部分外省区域。目前的销售模式多为代理商销售。未来的新增领域取决于下游应用场景的进一步成熟,公司将积极关注、布局相关场景的发展。
问:光伏领域,从P到N型电池,每种技术路径使用硅烷量是多少?
答:根据下游相关客户有关行业实践获知,目前P型每吉瓦约使用硅烷16吨;N型电池中,TOPCon每吉瓦约使用硅烷24吨,在P型基础上约提升50%的用量。
硅烷科技(838402)主营业务:高性能氢硅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硅烷科技2023一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2.61亿元,同比下降1.34%;归母净利润5768.64万元,同比上升8.21%;扣非净利润5690.66万元,同比上升8.55%;负债率36.25%,财务费用293.05万元,毛利率35.12%。
该股最近90天内无机构评级。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3个月融资净流入408.11万,融资余额增加;融券净流入0.0,融券余额增加。
以上内容由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与本站立场无关。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