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贝多财经
A股“更名王”——上海贵酒再度赚足了眼球。
7月13日晚,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岩石股份(24.950, 0.03, 0.12%)”或“上海贵酒”,SH:600696)发布公告称,收到上海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一案已调查完毕,依法拟对其作出行政处罚。
根据公告,上海证监局拟对岩石股份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200万元罚款。同时,对多名高管给予警告并处罚,合计罚款550万元。其中,对岩石股份时任董事、实际控制人韩啸给予警告并处以300万元罚款,对董事长、董事会秘书、董事张佟给予警告并罚款200万元。
事实上,上海贵酒(即“岩石股份”)的经营管理方面问题早已暴露,蒙眼狂飙后也留下了一地鸡毛。
一、随波逐流,根基不稳
从最早之初的建筑陶瓷起家,岩石股份的业务版图现已扩展至房地产开发、机械设备、地砖、互联网金融以及白酒等行业。随着主业的变更,其名称也在更迭,至少拥有5个曾用名,包括福建豪盛、利嘉股份、多伦股份、匹凸匹、岩石股份,称其为A股“更名王”一点都不夸张。
毋庸置疑的是,品牌是白酒企业的根基。但遗憾的是,岩石股份的根基是不稳的。
纵观整个白酒行业,每家都有自身特色。贵州茅台(1715.010, -7.79, -0.45%)以“高品质、高档次、高价位”著称,泸州老窖(221.000, -1.30, -0.58%)主打一个“清香、醇厚、回味悠长”,而山西汾酒(210.010, -1.40, -0.66%)则以“工艺精湛、入口绵、落口甜、饮后余香”而备受关注。
聚焦到上海贵酒(即“岩石股份”),虽然推出了“上海贵酒”“君道贵酿”“高酱”“贵酒匠”、“贵八方”和“军星”6个酱香型品牌,以及数个浓香型、果酒品牌,也成为A股第20家白酒上市公司,但并不具备品牌历史和特色。
自然,上海贵酒跨界白酒行业,也看重的是“钱”景广阔。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按收入计,中国白酒行业的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5364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6033亿元。同时,白酒行业有望在未来数年持续扩张,预计2026年销售额将达7695亿元。
2020年,热衷于追风的岩石股份选择跨界了白酒行业,先是从控股股东贵酒发展手中收购章贡酒业和长江实业部分股权,而后收到贵酒发展捐赠的高酱酒业52%股权,顺势将名字由“岩石股份”改为“上海贵酒”,至此完成对酿酒产业从生产到销售等一系列布局,正式进军白酒行业。
但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目前企业名称变更为上海贵酒,但因与洋河股份(131.500, -0.48, -0.36%)旗下的贵州贵酒陷入了商标纠纷导致股票简称依然为“岩石股份”。
案件起源还得追溯到2019年,彼时岩石股份在宣布更名后,贵州贵酒以涉及商标侵权与不正当竞争为由将岩石股份及其关联方告上法庭。在长达数年的拉扯后,根据最新审判结果显示,贵州贵酒的诉求被法院驳回,但岩石股份须支付10万元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或许岩石股份不久后就会将证券简称变更为“上海贵酒”,但要清楚的一点是,商标侵权纠纷往往是漫长的拉锯和消耗,而一旦商标权被剥夺,企业建立起来的品牌认知将会面临极大的损失,想必贵州贵酒不会轻易言弃。
事实上,这只是上海贵酒跨界的一个缩影。早在1993年,岩石股份的前身就上市了,最早从建筑陶瓷起家,在相继经历了房地产、互联网金融等风口后,而现在则牟定了白酒行业。
但在反复横跳“追风”下,上海贵酒的弊端也很明显,自身定位不明确,无法形成品牌效应。
二、陷“增收不增利”怪圈,资金压力大
值得庆幸的是,上海贵酒在每一次追风之后,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
搭乘白酒风口,仅在跨界白酒赛道的三年时间,上海贵酒的成长就有目共睹,从营收不足1亿元飙升至2022年的近11亿元。
从业绩来看,上海贵酒的营收强劲增长。财报显示,上海贵酒2020年至2022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971.77万元、6.03亿元和10.91亿元,增速分别为-27.05%、656.81%和80.90%。而这也让上海贵酒从退市泥潭中“脱身”,2021年6月成功“摘帽”,由“ST岩石”变身为“岩石股份”,此后市值更是一度冲高到172亿元。
蒙眼狂飙,带来的是一地鸡毛。
首当其冲的就莫过于盈利能力薄弱、经营性现金流在下滑。2022年,上海贵酒实现扣非后净利润3397.85万元,同比大幅减少超四成。同时,该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509.63万元,同比更是下降超七成。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贵酒的销售费用率一骑绝尘。2022年,上海贵酒的销售费用率高达41.58%,约占当期营收的四成。相比之下,贵州茅台、泸州老窖、洋河股份的销售费用率仅分别为2.66%、13.73%、13.88%,远低于上海贵酒。
财报显示,上海贵酒2022年的销售费用为4.54亿元,相较2021年的1.14亿元暴涨222.48%。拉长时间来看,上海贵酒2018年的销售费用则仅为224.0万元。2023年第一季度,上海贵酒的营销费用约为1.70亿元,对应的销售费用率增至43.71%。
对于大手笔推广费用,上海贵酒方面解释称,“公司目前正处于业务发展的成长阶段,品牌力还较弱,通过广告费用的投入可以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消费者与公司品牌的黏性和品牌忠诚度,以此提高竞争力。”
特别说明的是,上海贵酒对研发却极其“吝啬”,财报中研发费用一栏一直是“空白”,成为20家上市白酒公司的“一枝独秀”。
截至2022年底,上海贵酒的账上现金只有2.02亿元,2023年一季度也仅实现0.34亿元的净利润。但上海贵酒依旧没有“收敛”,今年还推出新品“最酒”,赞助了芒果综艺“浪姐4”。按照这会节奏,上海贵酒的销售费用还将继续飙升。
三、以身试法,经营管理问题频发
上海贵酒的经营管理方面问题也值得关注。
7月13日,上海贵酒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经查明,涉嫌违法的事实包括:2017年至2020年,尚屈实业分别代上海贵酒偿付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侵权民事赔偿费用1956.93万元、744.5万元、1531.1万元、770.31万元;
2018年至2020年,初星物业分别代上海贵酒支付因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侵权民事赔偿案件产生的法律服务费用985万元、500万元、540万元,而上海贵酒涉嫌未按照规定对上述代偿代付费用予以会计处理,导致2017年至2020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受此影响,上海贵酒及其新任董事长、实控人韩啸及前财务总监孙瑶分别被罚款20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以及50万元。此前还因上述事件尚未结案,无法判断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程度,上海贵酒2022年年报被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无独有偶,上海贵酒的核心管理层曾多次被处罚。
2015年,上海贵酒(即“岩石股份”)前实控人鲜言因操纵股价非法获利,被处以证券市场终身禁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34.7亿罚款;2021年,上海贵酒前董事长张佟因2019年回购引发的短线交易等行为,被上交所公开谴责。
今年4月,上海贵酒总经理鄢克亚因其曾任职的宏图高科涉嫌信披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给予警告,并处10万元罚款。
试曾想,过几年上海贵酒又会去追哪个风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