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科技 平安养老险党委书记、董事长甘为民:聚焦养老主业 助推养老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 平安养老险党委书记、董事长甘为民:聚焦养老主业 助推养老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 hao333 发布:2023-07-17 19:21:11 4572阅读 6264评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中国养老金融市场呈现出巨大的潜力,逐步迈入养老新时代。近日,平安养老险党委书记、董事长甘为民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过往单纯的养老发展模式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发展建设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刻不容缓。平安养老险党委书记、董事长 甘为民图片来源:受访者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现阶段养老问题不再是个人利益问题,而是国家战略和全社会关注的重点。甘为民表示,养老金融机构,特别是养老保险公司,更应该在这个阶段发挥自身重要作用。聚焦养老主业,真正做到“做实第一支柱,做多第二支柱,做大第三支柱”,才能切实解决养老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带来日渐旺盛的养老市场需求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年度数据来看,2022年末,我国总人口14亿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2.8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9.8%,65岁及以上人口2.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4.9%。按照国际上通常划分标准来看,我国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国际标准为60岁以上比重超过14%)。按照卫健委发布的预测报告来看,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将超过30%,迅速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在甘为民看来,我国人口老龄化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第一,老龄人口规模庞大。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超2亿,占全国人口比例约15%,目前全球4个老年人当中,就有1个是中国人。有专家预计,2057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达4.25亿人的峰值。第二,人口老龄化速度快。2001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超过7%,标志着进入老龄化社会。仅仅历时21年,2021年末,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就超过了2亿人,比重超14%,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明显快于其他发达经济体以及世界平均水平,比如法国126年才进入老龄化社会、英国46年、德国40年等等。第三,高龄人口健康问题突出。老龄化加深的同时,我国人口预期寿命也在持续提高,2020年,我国80岁及以上人口有358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54%。面对长寿时代,如何实现“健康长寿”是高龄人群思考的重中之重。我个人认为,养老保险机构应该在这方面多思考、多作为。第四,老年抚养比跃升,养老负担加重。与日益加深的人口老龄化相伴的是,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有分析指出,2020年老年抚养比19.7%,意味着4个年轻人要抚养一个老人,预计2050年突破50%,那将出现每两个年轻人需要抚养一位老人。家庭中的年轻人面临两头承压的困境,“上有老下有小”也让家庭成本高昂不下。第五,未富先老。这一直被视为我国老龄化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我国老龄化社会面临的主要困局。我认为,有稳定的现金流收入才能支撑高品质的养老生活。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年鉴,2021年城镇人均消费水平为37994元,同期城镇职工的人均退休待遇为42928元(考虑城镇领取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部分,则人均退休待遇会更低),同期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47412元。由此可见,中国退休人员消费处于紧平衡状态,遇到重病等突发支出,则可能捉襟见肘,同样也将加大家庭中年轻人的抚养负担。第二支柱的“扩面”工作刻不容缓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0.5亿人,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69851亿元。从2022年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来看,职工年人均待遇支付4.33万元,居民年人均待遇支付仅有0.25万元。虽然基本养老保险已经实现了大面积覆盖,但是另一个标准“养老金替代率”仍是影响老年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退休金替代率只有40%左右,不仅低于国际通行标准(70%),甚至还低于警戒线(55%),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可能还会继续降低。这也意味着,退休后的生活质量将大打折扣。基于上述数据,甘为民表示,“仅仅依靠第一支柱是不够支撑高品质的养老生活的。未雨绸缪,建议及早为未来的养老生活多做打算,那么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的保障服务不可或缺。”作为三支柱体系的重要补充,第二支柱年金的覆盖度明显不及第一支柱,它是一种企业主导的职业养老金制度,是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在国家规定的实施政策下为企业职工建立的辅助性养老保险。2022年全国企业年金基本情况资料来源:人社部网站人社部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有12.80万户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参加职工3010万人,仅占就业人数的4.2%。职业年金基金市场化投资运营工作稳步推进。截至2022年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中央单位职业年金参保人数也只有7200万人。从发展时间来看,企业年金已发展了近20年时间。经过不断的完善和规范,第二支柱扩面工作也正持续探索。从无到有、由试点地区试行到全国统一实施,但是有该项保障的人数太低了,无法满足全社会这个大家庭的养老需求。甘为民指出,第二支柱的“扩面”工作刻不容缓。他建议,更多的企业和单位应该加入年金制度的发展建设中。一方面,通过年金制度实现员工们的幸福生活,提升生活质量,从而让其在企业有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另一方面,让员工们更好地融入到企业和单位的发展建设中。建议明确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的标准和具体要求相比于前两种保险保障体系,甘为民指出,第三支柱则是最为弹性、最讲究自愿的保障方案,却也是目前三大支柱中规模最小的,不少老百姓仍然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近几年来国家和监管密集出台了相关政策:2017年,国务院部署推动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工作;2018年,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在部分区域进行试点,平安养老险很荣幸地成为首批试点单位。2021年,“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这一专业名词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个人养老金政策正式落地,金融机构有了同台竞技的舞台。“相信未来第三支柱的发展将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甘为民称。虽然各家机构相继涌入第三支柱蓝海市场,但是现阶段却存在金融产品供给单一的问题,同质化现象严重。甘为民表示,“目前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品种较少,个人养老金市场刚刚起步,包括养老保险、基金、理财、储蓄等在内的养老金融产品大多处于政策试点、市场探索阶段,规模小、种类少,难以满足多元化的养老保障需求。各金融机构尚未深层次挖掘和研究社会大众的针对性养老需求,对客户和市场的细分不足,缺乏战略性的产品规划。”甘为民对此建议,国家和监管部门应当明确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的标准和具体要求,给专业养老金融机构以更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该部分属于第三支柱,将纳入到第三支柱规模的统计,必须具有一定标准和门槛,才可以在产品中使用“养老”字样,这是政策需要;另一方面,国家和监管部门应该放手养老金融机构多开发各类养老金融产品,要让各类机构各显神通,努力拓展市场,满足市场需求。作为养老保险公司而言,甘为民认为,要想在市场中展现出独特的市场影响力,需要聚焦养老主业,发挥自身专业特色,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搭建养老生态圈,以差异化的市场竞争优势,在保障个体健康和长寿的同时,推动养老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平安养老险陕西分公司供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lcement.com/a/48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