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科技 平安健康构建三位一体"养老管家",打造全场景、高品质养老体验

平安健康构建三位一体"养老管家",打造全场景、高品质养老体验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如何让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成为关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议题。当下,发展养老金融、养老服务已上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老龄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支持发展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

  近年来,平安健康深刻洞察市场需求,协同平安寿险聚焦"医食住行财康养乐护安"十大场景和"1套监督体系",为长者提供一站式、高品质居家养老解决方案,通过智能管家、生活管家、医生管家"三位一体"管家实现7*24小时服务。此外,公司还融合北大医疗康复服务标准,联合40多家康复护理服务商及行业内专家,打造居家养老"护联体",建立严格的服务标准和服务监督体系,持续优化"专业有温度"的用户体验。

  自探索平安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以来,成效日益显著。截至2023年,平安居家养老服务覆盖全国54个城市,累计近10万人获得平安管家服务资格。管家服务满意度95%。

  在最近公布的2023年年度业绩报告中。平安健康也透露出强烈的信号,即其将深化落地管理式医疗战略,深耕"家庭医生""养老管家"两大核心枢纽建设。

  这份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平安健康全年营收录得46.7亿元,净亏损同比大幅收窄47.6%至3.3亿元。其中,战略业务强势增长,保险及金融客户端的医健养服务收入22.0亿元,同比增长14.8%,企业端的企业员工健康管理服务收入10.8亿元,同比增长81.2%,业务结构实现持续优化,推动公司毛利率同比上升5.4个百分点至32.3%,盈利有望加速实现。

  平安特色的管理式医疗模式下,金融端与企业端、个人端为3大主要支付方。作为平安集团医疗养老生态圈旗舰,平安健康为集团旗下寿险、产险、健康险、银行等综合金融业务的用户提供线上线下一站式、7*24小时、主动式医疗健康管理服务。根据不同金融业务的用户画像和医疗健康需求,通过"产品融合"、"权益采购"、"增值服务"等业务模式,助力金融端客户获客、黏客和用户二次转化。过去一年的付费人数增至约2630万,同比增长6.7%,单客价值(ARPU)同比增速7.5%。

  企业健康管理赛道是公司战略2.0深化的重要战略布局。平安健康通过帮助企业改善员工健康状况,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助力打造幸福职场。过去12个月内企业端服务付费用户数超510万人,同比增75%,累计服务企业客户1508家,较去年同期增长530家,单客价值(ARPU)同比增长3.6%。公司持续夯实"易企健康"企业健管产品体系建设,通过深入研究和挖掘员工健康管理需求,建立更具竞争优势的差异化产品服务矩阵。以华润雪花啤酒合作为例,由于该公司员工人数多、工作地域分布广,且涉及偏远地区,每年的员工体检工作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平安健康为其提供覆盖全国的强大医疗服务资源,满足不同地区的个性化需求。未来,公司资源投入将进一步聚焦管理式医疗模式下的战略业务发展,持续提升资源配置及使用效率。

  家庭医生是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的核心枢纽之一。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建立了覆盖29个科室的约5万名内外部医生团队,累计合作近2,500位名医专家,满足用户全场景、多层次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同时,公司围绕8大专科建立了23个专病中心,打造专科专病标准化诊前、诊中、诊后解决方案。以慢病管理服务为例,公司推出控糖、控压、减重三大慢病尖刀服务,通过为用户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以及全流程监测及管理指导,帮助用户有效提升健康水平。

  2023年度,家庭医生会员覆盖近1300万人,家医服务人均使用频次3.7次,较2022年提升0.8次,用户问诊五星好评率超98%。期内,平安健康推出"平安家医"王牌医健服务品牌,通过一个家庭医生入口,整合家医、专医、名医、就医等服务资源,高效链接"到线到家到店"丰富服务网络,可实现"小病极速诊、慢病规范管、大病精准转",为用户提供优质便捷的端到端就医体验。

  另外,在可持续发展建设领域,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更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行动,助力构建一个更加绿色、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公司成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并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目标及行动计划,设定了三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截至目前,平安健康连续三年获得明晟MSCI ESG评级"A"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lcement.com/a/123227.html

平安健康构建三位一体"养老管家",打造全场景、高品质养老体验

网络知识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平安健康构建三位一体"养老管家",打造全场景、高品质养老体验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平安健康构建三位一体"养老管家",打造全场景、高品质养老体验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