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和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国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主要参与者。
本周举行的2023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释放出支持专精特新政策加码的积极信号。
“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在发展大会上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已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8万家、“小巨人”企业1.2万家。
以1600多家上市专精特新企业作为样本,可以一瞥其发展特点。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李妍介绍,上市专精特新企业分布在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目前位列前5的省份分别是江苏、广东、浙江、北京、上海,五地上市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左右;其中江苏、广东、浙江三省均超过了200家。
从行业分类看,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中高端产品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配件蕴含高科技、小规模支撑大配套、小产业干成大事业”。
李妍认为,专精特新企业具备四方面特点:韧性好、效益高、潜力大、研发强。
在当前中小企业生产和经营遇到很大的冲击情况下,专精特新企业依然保持比较强劲的增长势头。上市的专精特新企业近三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复合增长率18.5%,比其他A股上市公司高7.7个百分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表现更为亮眼,近三年主营业务市场增长率达到24.6%,比其他A股上市公司高出13.8个百分点,展现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带来的强劲韧性。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优质中小企业的代表,以创新赢市场。上市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2年平均销售净利率是8.5%,比A股其他上市公司高出了7.1个百分点。其中“小巨人”企业销售净利率达到了12.4%,比其他的上市公司高出了11个百分点。
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上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2年研发投入平均强度是8.9%,比A股其他上市公司高3.9个百分点,这也高于整体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
截至今年上半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均发明专利36.7个。其中特别在科创板,“小巨人”企业平均研发专利达到58个,有力支撑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代表——杭州禾迈电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杨波介绍,公司是全球微型逆变器第二、中国第一的企业,产品销量2016年开始保持100%以上的增速,甚至很多时候是200%。“公司很多年的研发强度超过10%”,杨波认为,专精特新企业立足于专注本业。
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无人配送赛道的第一家创新公司,专注于完全不载人的用于送快递、送外卖、送生鲜食物的无人车。“目前我们的产品技术,在全球无人配送赛道里肯定是跑在最前面的。”新石器慧通创始人余恩源说。
政策还要放大招
近年来,我国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政策、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均给予大力支持,不断优化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助力其高质量发展。
工信部和财政部连续6年实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积极支持创新型小微企业,提高融资可得性。
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李东荣介绍,据2023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情况,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2.72万亿元(人民币,下同),较上年同期增加4598亿元,增长速度为20.4%,已连续14个月保持在20%以上的增速。存量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09%,同比下降39个基点。
在上市融资方面:截至今年上半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过在A股市场IPO、增发、可转债、配股等方式,已经累计融资约1.8万亿,从不同的融资方式来看,IPO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的最主要方式,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A股市场上通过IPO方式融资1.1万亿元,占了整个融资方式的63%。
中国各地也加大力度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杭州市已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4699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8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过320家。杭州市先后制定出台智能物联、集成电路、软件信息服务业、生物医药等产业政策,对企业的科技创新、融资服务、人才、用地等要素保障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打出政策“组合拳”。
为支持更多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工信部今年启动“三赋”行动,为包括专精特新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赋能、赋智、赋值。以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例,2022年,全年创建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6家,企业获得优惠总金额超2.8亿元。
对数字化转型,地方政府也因地制宜制定战略规划和配套实施方案。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发布“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系列政策,要求以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为着力点,重点赋能20个产业集群。佛山出台引导产业集群中小企业抱团发展等25项措施,设立300亿元制造业转型发展基金。
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链主”企业对接机制,有助于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在本届大会上,航空工业集团、中电海康、新华三和卧龙电气4家“链主”企业代表与1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代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中小企业在向"专精特新"迈进的过程中不仅要资金扶持、技术支持,更需要政策支持。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冯旭表示,文件政策执行过程当中还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即政策触达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说,现阶段面临的是如何建设高标准的市场经济,实现包括专精特新企业在内的产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仍会面对大量未知和不确定因素。
金壮龙表示,正在抓紧制定出台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出更多暖企惠企利企政策。引导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专精特新企业集聚,支持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在制造业强链补链中发挥更大作用。
破解专精特新融资难
不可回避的是,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光大银行行长王志恒说,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专精特新企业自身的特点,对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形成了比较大的挑战。
“这主要表现在专精特新‘四高一轻’的特点:高技术、高成长、高风险、高收益和轻资产。因为高技术,所以专业性强,专业知识范围广,技术新,而且迭代快,对商业银行的传统行业研究和授信审批都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基于历史经营去预测未来的发展,这样一个信贷评估的模式和逻辑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王志恒说。
此外,因为轻资产,所以无法满足商业银行对传统抵押担保手段的要求,这就需要商业银行对风险缓释机制进行新的探索。
面对上述挑战,李东荣表示,应在推动信贷投入、产品创新,以及融资成本降低等方面鼓励金融机构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结合企业的经营规模、资金需求、同业授信情况,以及上下游产业链和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特征等具体情况,去提供定制化的融资产品和服务,构建综合型、全方位、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体系。
中国也将继续提供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证监会市场监管二部主任王建平表示,将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在新三板基础层和创新层挂牌、在北交所上市;深化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积极推动“专精特新”专板建设;继续协调相关方在股权激励税务备案、政府涉企数据共享、股权登记对接、政策措施综合运用等方面出台政策措施,积极支持区域性股权市场高质量发展。
在股权投资方面,目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股权投资覆盖率约为15%、“小巨人”的股权投资覆盖度约39%,投资渗透率还有大幅提升空间。王建平表示,将进一步畅通私募基金行业“募投管退”各环节。协同相关部门出台支持创业投资基金发展的具体政策举措,引导私募基金加大投早、投小、投专精特新的力度。
在大会上,工信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金融总局、证监会5部门联合启动“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在该行动之下,各部门将加强政策协同、业务联动,通过优质的高效服务,服务链上的中小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