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丽娟 北京报道
促进消费成为当前恢复和扩大需求的关键所在。
有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万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较去年同期上升8.9个百分点,其中餐饮、旅游等领域消费已超过疫情前水平,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2%,明显高于去年。
7月21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和《关于促进电子产品消费的若干措施》,部署稳定扩大汽车消费、有效促进电子产品消费等工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司副司长常铁威在当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今年上半年,消费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下半年,要进一步做好促进消费工作,增强活力动力,激发市场潜力,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今年以来,为促进消费、扩大内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了多项包括稳定就业、增加收入、促进创新以及提升商业服务等政策措施,这极大改善了社会预期。
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居民消费增长仍面临来自需求与供给两方面的压力,这其中既有短期疫情冲击的影响,又有长期消费转型升级、收入分配结构、收入水平等带来的挑战。在此基础下,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消费的重点发力方向。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依绍华表示,未来我们应当树立信心、完善认识,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打好政策组合拳的时候,既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要素流动等方面的改革,也要兼顾长期与短期需求。
“我们认为,相关部门在出台新政策的同时,需要抓好各项已有政策的落地实施,要建立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居民能消费、敢消费,从而改善社会的消费预期。”依绍华说。
记者了解到,围绕当前消费形势以及面临问题等内容,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还组织召开了“恢复和扩大消费专家研讨会”,与会专家也为进一步恢复与扩大居民消费出谋划策。
专家认为,要恢复与扩大居民消费,首先要继续稳定就业,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特别是要提高城镇青年、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的就业率,从而提振消费能力。
其次是要针对当前消费需求特点,提升必需品消费品质、增强非必需品消费意愿。比如提振以汽车、家电、餐饮等为重点的大宗消费,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消费季、美食季、购物节等促销活动。
此外,还要加快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提高流通效率、创新商业模式,丰富消费业态与消费形式。要根据行业数字化生态形成过程中的新特点,发挥好数字经济、平台经济企业在促进居民消费、支持中小企业等方面的作用。
依绍华表示,除上述举措外,还要补足行业短板,支持企业开展各类产品创新活动,不断提升供给水平,增强市场供给能力。
与会专家纷纷表示,恢复和促进消费除了结构上的优化,还要建立更加有效的政策实施机制和联动机制,实现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消费政策的互补与协同。
在国家发改委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表示,下一步,针对制约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的痛点和堵点,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做好四项重点工作:
一是完善消费政策。针对当前消费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将抓紧制定出台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围绕稳定大宗消费、促进汽车和电子产品消费、拓展农村消费、优化消费环境等方面,出台一批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并推动尽快落地见效。
二是提升消费能力。将持续做好稳就业促增收的各项工作,落实落细稳就业政策措施,促进青年等重点群体就业等。
三是优化消费供给。将推进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融合创新,培育壮大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生活消费品质升级,丰富拓展消费场景;同时,持续推进民生消费领域国家和相关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促进消费供给提质升级。
四是改善消费环境。针对制约消费的体制机制问题,研究制定关于营造放心消费环境的政策文件。
(编辑:郝成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