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付丽丽
7月19日-20日,2023年绿色再生塑料供应链论坛在苏州举行,会上,《中国塑料软包装回收利用基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软包装塑料消耗量约3280万吨,其中生活源塑料软包装使用量约为1600万吨,回收量约130万吨,回收率8.7%。
塑料软包装指以塑料为主要原材料所制成的各种袋、套、包封等的薄膜类包装,包括在消费者环节流通和使用的生活源软包装和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源软包装。
为摸清塑料软包装废弃物的相关情况,搭建塑料软包装回收链条、推动回收及再生利用产业体系可持续运营,由绿色再生塑料供应链联合工作组和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牵头,联合宝洁中国、玛氏中国等共同发起了软塑新生——塑料软包装回收利用项目,对塑料软包装回收及再生利用进行调研,并发布了该报告。
“本报告重点针对非可降解塑料生活源软包装的回收、再生和利用,从原料、消费、废弃、回收、再生加工、应用、价值链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基于调研的关键结果提出相关建议。”软塑新生项目组代表周宛棣表示。
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包装行业约消耗4920万吨塑料,其中软包装塑料消耗量约占67%。在1600万吨生活源塑料软包装使用量中,食品领域占比43%,其次是一次性购物袋背心袋垃圾袋软包装占比11%,快递包装领域占比9%,服装包装领域占比8%,美妆及日化领域占比6%,其他领域占比24%。
“生活源软塑料包装回收率仅为8.7%,远低于我国废塑料30%的回收率,大量的废弃软包装被填埋或焚烧,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隐患。”周宛棣表示。
报告对影响塑料软包装回收的因素也进行了分析,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可回收性认知程度不高,价值低、回收成本高,高值化再生和应用难,上下游需求衔接不足,塑料软包装的生态设计不足。
调研发现,仅18%的居民认为塑料软包装能回收,且超过93%的居民无法分辨单一材质、复合材质及可降解材质的软包装,为前端分类收集带来挑战。
由于废弃塑料软包装体积蓬松、重量轻等因素,回收收益微乎其微,居民积攒此类可回收物的意愿不强。同时,由于软塑颜色多样并伴有印刷、附着杂质等污染物,也造成一些再生颗粒难以应用于价值相对较高的领域。“塑料软包装的设计也直接决定了其是否易回收、易再生,单一透明、无印刷、未被污染,同时易分拣的塑料软包装最容易被回收体系所接纳,具有更广泛的应用空间。”周宛棣表示。
报告建议,要制定并实施塑料软包装绿色生态设计标准,提高塑料软包装的易回收和易再生性;开展废弃塑料软包装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探索可持续的商业化运行模式;建立化学回收试点,可以先实验后复制推广,减少前期不必要的投资和弯路;通过政策刺激,扩大再生塑料应用需求,形成塑料软包装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