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 财经 指数基金跟踪误差的形成原因(指数基金跟踪误差的形成原因是)

指数基金跟踪误差的形成原因(指数基金跟踪误差的形成原因是)

指数基金跟踪误差的形成原因,指数基金,顾名思义,是投资于指数成分股的基金。即通过购买某一指数所包含的部分或全部股票,构建指数基金投资组合。目的是改变这个投资组合的趋势。与指数保持一致,以实现与指数大致相同的预期年化预期回报。指数基金跟踪误差是指指数跟踪组合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与目标指数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之间的偏差。

跟踪误差越小,说明指数基金运作越理想,越能体现其跟踪标的指数预期年化收益水平的能力。除了合约中的固定费用因素外,指数基金的跟踪误差还有两个主要原因。

1.复制错误

首先是指数基金无法完全复制标的指数的配置结构而导致的结构性偏差。当指数基金的某些成分股因流动性不足而难以以合理价格买入时,指数基金只会采用抽样复制的方法,增加交易活跃的股票权重,减少流动性较差的股票权重。在此过程中,指数基金管理团队需要建立一系列量化模型来控制和纠正跟踪误差。纠正文案错误是对管理者能力的极大考验。

2、现金保留

造成误差的另一个因素是基金投资组合中保留的现金。在这方面,ETF基金具有一定的优势。由于ETF在一级市场通过实物申购和赎回进行交易,因此投资组合中的现金存量普遍很低。基准指数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与现金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不一致造成的跟踪偏差会更小。

3、管理费及其他费用

管理费是运营ETF和复制基准指数的成本,也是基金经理辛勤工作应得的报酬。管理费一般占基金净值的一定比例。例如,美国ETF的年管理费一般为基金净值的0.08%至0.99%。管理费一般按日计算,按月计提。从表1管理费的计算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管理费如何降低基金单位净值,从而增加ETF的跟踪误差。

显然,管理费越高,ETF投资组合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就越低,跟踪误差也越大,因为基准指数“不收取任何管理费”。因此,管理费是影响ETF投资组合能否很好复制基准指数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其他成本还包括印花税、预扣税(WithholdingTaxes)、经纪佣金、买卖价差、市场影响成本、股息拖累成本、外汇波动成本、登记费、指数使用费等交易成本。当ETF复制基准指数时,也会造成净值跟踪误差。由于基准指数是一组股票,反映了这组股票的市值,它并不真正拥有股票投资组合,因此不会面临各种税费。

4. 收入和再投资的差异

首先,ETF与基准指数在成分股派息数量、派息登记时间上存在差异。采用抽样方法复制基准指数的ETF获得的股息收入金额与基准指数获得的股息收入金额不一致,因为ETF持有的成分股数量和持有的股份数量不同。 ETF与基准指数不同。同时,ETF和基准指数的股息分配登记日也不同(股息分配一般经过公告日、除息日、登记日和支付日,这里指的是登记日)。例如,MSCI iShares系列ETF在股票除权日登记股息收入,而MSCI指数则在登记前分配12个月以上的股息收入(自2001年起,MSCI指数也采用在股票除权日登记股息收入的方法)股票除权做法)。此外,部分ETF的收入来源除了股息外,还包括出借证券的预期年化预期回报,而基准指数只有股息作为收入来源。有些ETF还没有股息收入,比如科技板块的ETF,因为成分股不派息。此外,美国ETF还对非美国投资者征收所得税,并实行浮动税率。可见,ETF总收益受多种因素影响。由于两者在上述方面存在差异,跟踪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关于股息等收入的再投资。 ETF 的股息和其他收入的再投资不仅受ETF 结构的影响。例如,如上所述,单位投资信托结构的ETF不能在除权后的付款日立即进行再投资。还受到券商是否提供“自动再投资分红”业务的影响。限制。例如,一些美国ETF 经纪商提供这项服务,而其他经纪商则不提供。持有人通常不能使用较小数额的股息来购买非整数单位的ETF。这只有经过经纪商特殊处理后才能实现。再次投资。这样,ETF在股息和其他收入再投资方面或多或少会与其基准指数不同步,往往会造成现金拖累。因此,在上涨的市场中,ETF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可能会略低于基准指数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而在下跌的市场中,会略高于基准指数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从而形成跟踪误差。

第三,关于ETF本身的预期年化预期回报分配,很多ETF每个季度都会向股东支付股息,就像股票股息分配一样。在除息日,ETF的价格将受到股息分配数量的负面影响。因此,在该季度内,ETF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可能会超过其基准指数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体现在资本增值上,形成两者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的偏差。但当股息的预期年化预期回报正确计入适当的投资期限时,两者预期年化预期回报之间的偏差将立即消失。同样,资本收益的分配可能会导致预期年化预期回报出现类似的偏差。显然,这个偏差并不是真正的跟踪误差。

5、估值效应

估值效应是指采用不同的估值模型对基准指数中交易不太活跃的成分股进行差异化估值而产生的跟踪误差。也就是说,当基准指数包含交易不活跃的成分股时,如果ETF的基金管理人采用与基准指数组合不同的估值模型,就会导致对同一成分股进行两次估值,从而导致净资产跟踪误差。

简介:指数基金详细介绍及购买指南

指数基金跟踪误差的形成原因,以上就是本文为您收集整理的指数基金跟踪误差的形成原因最新内容,希望能帮到您!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关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lcement.com/a/130880.html

指数基金跟踪误差的形成原因

网络知识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指数基金跟踪误差的形成原因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指数基金跟踪误差的形成原因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