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7日萤石网络(688475)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3年4月15日召开业绩说明会,重阳投资赵阳、中信保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孙浩中、汇丰前海证券薛丹彬、华鑫证券任春阳、华西证券周熠 李琳、华泰证券袁泽世 谢春生 陶纯慧、华创证券田思琦、华安证券傅欣璐、泓德基金季雨、红杉中国闫慧辰、杭州红骅投资陈杰、韩国投资王文文、中泰证券姚玮 邓欣、海通证券卫书根 李阳、国元证券耿军军、国信证券王兆康 邹会阳 王兆康 库宏垚、国新投资李缯紫 胡梦真、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李汉颖 蔡雯娟 樊夏俐、国泰基金饶玉涵 张阳、国寿资产刘卓炜、国瑞投资何瑞、国联资管李遥、国联证券乔莉雯 吴嘉敏、中欧基金冯炉丹、国金证券研究所孟灿、国金证券王玮霞 鲍秋宇、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吴祖鹏、光证资管何伟、工银瑞信基金黄丙延、高毅王彦玮、方正证券魏玉波 陈仰正、富瀚微电子有限公司吴斯文、富国基金孙权 徐颖真 胡博 徐智翔 萧伟斌、方正富邦基金衡攀宇、中金基金于智伟、方圆基金董丰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袁源、东证资管谢文超、东海证券王敏君、东方证券李雪君 黄忠坤、东财基金包戈然、东北证券吴源恒、德邦证券邓颖、淡水泉投资裘潇磊、淳厚基金翟羽佳 廖辰轩、中金公司王健 张雅茜 罗艺 戎姜斌 樊俊豪 朱镜榆 林奎朴 刘佳 李诗文 刘玉雯、创金合信基金周志敏、财通证券陈修能 杨烨 吴姣晨、财联社陈抗、财达证券董昊宇、博瀚资产周鹏 顾青、冰剑投资于强、北京永瑞陈至、北京泓澄投资金善玉、安信资管王涵倡、安信证券陈伟浩 孔嘉烨 陈雨婷、中荷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黄依明、爱华资产Hank Ren、UBS潘人怡、UBP宋佳、point72资管孙天、CPS中安网刘天承、中国银河证券李璐昕、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高美晴 傅嘉成 史凡可、浙江省发展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王元祺、招商证券纪向阳 史晋星、重庆数字经济投资有限公司李庆、招商基金张大印 王奇玮、长信基金孙玥、长盛基金郭堃、长江证券米雁翔 莫云皓 蔡方弈、长见投资侯子超 范永禧、长城基金柴程森、长安基金徐小勇、阅微知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陈月伟、远惟投资王烁杰、源乐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钱雨欣 王雁杰、中原证券邹臣、元葵资产方炜、由榕资产张希、盈世投资丁传文、银石投资张倩、易鑫安资管李伟、易方达基金蔡荣成 方鑫宸 陈广瑞 祁禾、兴证国际刘泽辉、兴业证券侯宜芳、星耀资本白光、西南证券赵蓝婷 吴波、中邮证券崔婧涵 曹文艺 王达婷、西部证券陈彤、五地投资王修艺、万家基金刘文杰、同丰投资诗意、同犇投资董智薇、天风证券于雪娇 孙谦、神农投资赵晚嘉、深圳市中安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廖树思文、深圳市长青藤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付小林、深圳市裕晋投资邵仕威、中邮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朱占宇、深圳市明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罗天艺、深圳市明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李涛、深圳瑞福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吴田雨、深圳固禾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文雅、上海庐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彭永锋、申万宏源证券研究程恺雯 沈呈熹、申万宏源证券施鑫展 刘颖飞、上银基金施敏佳、上海谦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柴志华、上海弥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杨渝、中邮基金王瑶、上海聚鸣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梁世阳、上海贺腾资产杨森杰、上海和谐汇一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韩冬 周园园 凌晨 章溢漫、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王延飞、上海鼎锋李梦莹、上海翀云私募基金俞海海、上海成芳投资郭敏芳、上海博鸿资产李永喜、上海博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叶秉喜、上海泊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庄臣、中信资管刘琦、睿郡资产陆士杰、群益投资洪玉婷、勤辰资产钱玥、平安证券张明德、平安基金黄维、鹏扬基金朱悦、磐厚动量张云、盘京投资王莉、诺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周建胜、南京宁聚王先生、中信证券胡叶倩雯 夏胤磊、南方基金李想、南方红石(厦门)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李凡、摩根华鑫基金李子扬、明见投资张建峰、上海明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姜宇帆、民生证券研究院王璐琰、民生证券杨立天 卢睿 邓良玉、民生加银基金郑爱刚 王晓岩、路博迈基金吴瑾、聆泽私募翟云龙、中信建投证券吕育儒、乐中控股杨辉伦、蓝墨投资吴洁、凯盛投资吴嘉浩、聚鸣投资王广群、景顺长城基金孟禾、建信养老金陶静、建信基金刘克飞、建投资管王凤娟、嘉实基金刘晔 彭民 谢泽林 彭庆雪、惠升基金彭柏文参与。
具体内容如下:
问:蒋总是海康创始团队成员之一,参与了海康威视的创业发展历程。从萤石网络2014年在海康内部孵化,到2015年独立公司化运营,已经经历了近十年的时间。大家也一直期待海康的创新业务,以萤石为代表能有一些能力和经验的复用,发展路径上的借鉴。请蒋总聊一聊海康和萤石两段创业过程的经验、体会和心得,以及展望未来,萤石网络发展的愿景。
答:(蒋总)我是2001年年底加入海康威视的,跟着胡总创业。2013年,海康内部设立了互联网业务中心,正式启动萤石的创业过程;2015年,萤石正式开始公司化运营。这两段创业经历也确实带给我比较多的感悟。相对来讲, B端创业的过程中,整体增速还是比较快的。进入到C端业务后,确实面临了很多挑战。前期团队、业务、对市场的认知等等各方面也都是从零开始不断积累。ToB 和 ToC 的业务确实也有很大的差异,萤石从云+IoT 的角度切入,和海康政府级、企业级的系统业务走了两条不同的技术路线和业务路线。发展到今天来看,对业务整体发展个人内心的期望可能更高一些。目前萤石已经打下了一个基础,公司去年有40多亿的收入,3个多亿的净利润,前几年的增速也确实比较高。现在智能家居和云服务形成了初步的规模。立足于当下展望未来的时候,我们也看到计算机视觉算法正在逐步走向开放式的多模态大模型,相较原来的I技术也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增的应用场景也特别多,比如安全、健康、教育、娱乐等等,应用非常场景化。我们自己把智能家居分成了四个阶段(智能单品,智能单品系统,全屋智能系统和以人为中心的个性化智能服务),市场上更多是以三个阶段来论述。三段论一般是从单品到单品互联到全屋智能,我们增加了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场景化服务的阶段。我个人更看好的是第四阶段。个人觉得偏“软”的第四阶段才更能体现行业参与者综合竞争力以及业务的多元化。目前,第四阶段也不是说完全没有体现,只能说目前大多数的家庭更多处于第一、第二阶段,第三阶段还没有完全开始,第四阶段稍远一些,但同时也有局部在使用了。我们在发展中也会把四个阶段稍微融合一下,不完全是按照时间轴一步一步往前走,有些可能提前一点,有些可能滞后一点,来建设我们心目中的智能家居业务,以上可能是我对智能家居业务的基本思考。云平台方面,目前已经有了一定规模,比如设备接入数和用户规模,在业内也算有了一定的基础。云模式业务和系统型业务稍有不同,云业务更偏向开放式,公有云的模式是主导的,当然也有专有云的模式。公有云的模式在面向于C端和SSMB(特别小的B端企业)来讲,性价比较高。萤石有一定的应用、客户、设备基础,未来可能把场景再建设起来,把 I再融合进去。萤石从2013年到2022年,正好是10年时间,从2023年开始正好是第2个十年。 第一个十年头来看,经历了很多挑战,变化也比较大。展望第二个十年,相信会好一些,毕竟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能够把业务格局做的更大,更丰富。现在来看,I技术的发展时机还是不错的,有助于萤石把公有云的模式继续做大,从算力、算法、数据、应用等多个方面融合起来,我们相信,公有云开放模式在ToC 和ToSSMB 方面还是有一些机会的。
问:刚才公司也到了新一轮的AI技术演变,大家也很期待。萤石是面向 C端走的比较前面的,在用户数量、数据方面都有比较多的积累。想请教蒋总,在相对通用型的大模型,包括CV(Character Voice) 领域的模型,其他的分割模型推出之后,公司研究团队对这些技术的态度和看法是怎样的?从业务模式或行业竞争等维度,对公司的影响如何? 公司对这些新技术的态度,未来的展望大概是怎样?
答:我们也做了一些大模型,现在大模型各家流派也挺多的。刚开始ChatGpt给大家带来的震撼还是比较大的,现在看大模型也开始分化,各种版本的数据训练参数,如30B、65B甚至100B都出来了,都需要进行一定的训练。从语言上看,英文方面已经做的不错,中文方案目前来看还不是特别理想,可能和训练得不太够有关系。通用大模型对于消费者业务而言,已经打下了使机器理解人的自然语言和意图的基础。但是现在来看,光有I技术还是不够的,需要和视频、视觉整合起来。视频方面现在推出了SM 模型,我们也测试了SM 模型的效果,目前我觉得还不是比较理想的状态,需要进一步训练。同时,大模型需要和I、视觉技术结合起来。举个例子,我们来分割一辆汽车或者一个人,中间有遮挡的时候,光线变化的时候,可能就会出现不符合逻辑的分割。所以一方面要加强训练,另一方面还是要和I、视觉技术相结合。我觉得光SM的大模型没办法解决完整的问题,还是要跟其他的模型组合起来,才能在视觉领域里发挥更好的作用。所以大模型并不是拿来就能应用了,还没到这个地步,还是要有很多的创新组合。现在算法也还在不断的丰富,学术界越来越开放,我个人还是很乐意看到的。模型后续还会分化,一个通用模型没法解决所有的问题,各行各业的场景包括消费者端的智能家居场景都不太一样了,需要定向的进行训练,和应用场景进行整合,然后建立起具有一定特性的大模型。我想以后可能会演变成智能家居大模型,智能安防大模型,或者是智能教育、智能看护、智能健康大模型,都有可能出现。
问:从业务结构发展看,虽然目前硬件产品的收入占比还是大头,但是也能看到云服务的贡献和占比都在升。随着用户数进一步放大,在付费用户的转化上,我们有什么样的探索?在付费率、ARPU值等指标升方面有没有探索到更好的方式?
答:我的确希望云服务的占比更高一些,增速更快一点。我们理解的智能家居四个阶段,第四阶段(以人为中心的个性化智能服务)其实主要就是云服务了,第一到第三阶段都是偏硬件的。现在我们也在努力往前走,去年云服务的占比已经提升到了16%,我给团队也提了要求,要求云服务能够在现有硬件基础上广开收入来源,同时也要部分脱离对硬件的依赖,能够把云服务本身作为一种独立业务向C端和B端的客户提供服务。目前,C端增值服务里云存储还是占比最大的。2019年的时候我们推出了智能算法商店,目前大多数的智能算法还是免费提供的。一方面我们觉得目前的智能算法还不是特别理想,大多数都是在边缘计算而不是云中心计算的,算力、数据集等都相对比较小,所以还暂时没到我们觉得值得用户为之付费的阶段;未来大模型出来以后,原本偏向于边缘计算的算法会逐步迁移到云端大模型上跑,速度、准确性、效果及用户体验理论上都会有比较明显的改善。未来在一些智能场景应用里,算法和一些小程序、小应用,倾向于用收费的模式,增加一种云服务的收费来源。B端,去年我们全新发布了ERTC(萤石实时视音频通讯的服务),我们比较看好ERTC。同时ERTC也支持公有云、专有云和混合云部署,在云视频会议、远程客服、远程面试招聘等场景下都会有很好的应用空间,把原来在线下做的很多业务都搬到线上去做,能实现企业的降本增效。视频在安防领域之外助力企业智能化的方面,我觉得ERTC 应该会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后续再结合智能大模型的算法,应用效果上能有更好的提升。机会窗是有的,关键是团队要能够按照这个节奏去把它落地。理论上,云服务的占比还会进一步提升,从战略上我们也是这样考虑的。
问:公司年报中到2022年我们增加了对平台电商以及线下渠道零售入口的布局,想请一下针对2023年是否在渠道的数量方面有具体的KPI?
答:我们在年报中明确了基本的营销思路线上,我们围绕自己的产品去做内容化的深度拓展。针对单品及标准品的销售,除了加大平台类电商的投入,同时也加大了内容电商的布局。另外一方面,萤石业务会更趋向于系统化,公司积极推进渠道终端化。目前基本的策略是在一些核心城市去设立比较大的自营体验店和专卖店。直营店萤石会自己适当投入几家,主要用来打造体验店样板。专卖店主要还是通过跟萤石的合作伙伴一起建设,例如在建材市场、商超、shopping mall等等。面向下沉市场,我们目前主要以街边堡垒店的方式为主。全年的总数量目前还有点难以预测。从Q1看,萤石新增了几十家专卖店,近千家左右的堡垒店。渠道的终端化建设我觉得是一个比较长期的工作,公司会一直往下做,最终我们希望搭建一个“全域零售”,也就是线上+线下,“所见即所得”的O2O体系,既能承载一些标准品,也能承载一些需要深度体验的系统业务和服务。
萤石网络(688475)主营业务:公司致力于成为可信赖的智能家居服务商及物联网云平台提供商。面向智能家居场景下的消费者用户,提供以视觉交互为主的智能生活解决方案;面向行业客户,提供用于管理物联网设备的开放式云平台服务。
萤石网络2023一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10.79亿元,同比上升4.27%;归母净利润9117.09万元,同比上升33.7%;扣非净利润9013.2万元,同比上升34.17%;负债率30.58%,财务费用-1234.8万元,毛利率41.12%。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13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7家,增持评级6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51.23。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3个月融资净流入1741.49万,融资余额增加;融券净流出302.73万,融券余额减少。根据近五年财报数据,估值分析工具显示,萤石网络(688475)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优秀,营收成长性良好。财务相对健康,须关注的财务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利润率。该股好公司指标4星,好价格指标2星,综合指标3星。(指标仅供参考,指标范围:0 ~ 5星,最高5星)
以上内容由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与本站立场无关。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